种植方式对矮秆高粱辽杂37号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
文献类型: 期刊文献
作者机构:
关键词: 高粱;种植方式;光和性能;产量
期刊名称: 中国种业
影响因子: 0.251
年卷期: 2018 年 06 期
摘要: 对矮秆高粱在辽宁西部地区适宜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研究,为矮秆高粱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。以矮秆高粱辽杂37号为试验材料,分别设置二比空、三比空、大垄双行、一穴双株以及常规种植方式(CK)等5种种植方式,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高粱叶面积指数、叶片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。结果表明,二比空和大垄双行种植方式较常规种植方式增产效果显著,大垄双行产量为9969.8kg/hm~2,二比空产量为9909.6kg/hm~2,分别比常规种植增产9.7%和9.0%,并使其群体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。在开花期和灌浆期,二比空、大垄双行处理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种植,分别较常规种植高6.68%和7.91。净光合速率、气孔导度、细胞间隙CO_2浓度、蒸腾速率在各处理之间表现出较大差异,其中净光合速率的表现为二比空、大垄双行与常规种植处理达显著水平;气孔导度表现为二比空、大垄双行处理显著高于一穴双株和常规种植处理,而胞间CO_2浓度则表现相反。蒸腾速率的表现为二比空、大垄双行、三比空、一穴双株均高于常规种植,且达显著水平。可见二比空和大垄双行种植方式有助于矮秆高粱光合条件的改善,可作为辽西地区矮秆高粱高产首选的种植方式。
分类号: S514
- 相关文献
[1]种植方式和密度对高粱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. 肖继兵,刘志,孔凡信,辛宗绪,吴宏生 . 2018
[2]种植方式和密度对高粱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. 肖继兵,刘志,孔凡信,辛宗绪,吴宏生 . 2018
[3]不同种植方式对高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. 辛宗绪,赵术伟,孔凡信,刘志 . 2014
[4]两熟不足区复种青贮玉米种植方式研究. 王建国 . 2012
[5]矮丛蓝莓茎段再生植株研究. 韩婷婷,孙周平,吴媛媛 . 2010
[6]矮型百日草芳菲2号选育报告. 赵景云,王平,王志刚,李娜 . 2006
[7]矮型百日草芳菲1号选育技术. 王平,赵景云,李娜 . 2004
[8]苹果砧木致矮机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. 里程辉,刘志,王宏,于年文,张秀美,韩丽红,吕德国 . 2016
[9]矮型百日草芳菲3号选育报告. 赵景云,王平,李娜,王志刚,许克龙,杨素梅 . 2006
[10]农业种植管理计划(ACMP)模型——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种植业管理与生产方式. 卢闯,彭秀媛,王博,王春萌,侯晓磊 . 2013
[11]怎样种植好牧草. 李启辉 . 2004
[12]平邑甜茶与扎矮山定子杂交后代的倍性鉴定及核型分析. 周攀,张景娥,王颖,周晏起,王毅,周洪富,董文轩 . 2009
[13]高粱的种植密度. 李振武 . 1983
[14]仿山参种植环境与人工介导高效种植技术. 孙绍鹏,顾宇书,陈红伟 . 2013
[15]仿山参种植环境与人工介导高效种植技术1). 孙绍鹏,顾宇书*,陈红伟 . 2013
[16]关于转变农业增长的方式的思考. 李辉,何玉环 . 1999
[17]种植牧草选择品种是关键. 汪仁 . 2002
[18]豇豆种植方法. 山春 . 2017
[19]文冠果的种植栽培分析. 蔡静 . 2020
[20]东北地区部分玉米品种资源抗玉米矮花叶病鉴定研究. 姜华,白元俊,赵延明,刘维志 . 20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