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辽综群体创建、改良及应用研究

文献类型: 期刊文献

作者机构:

关键词: 玉米;辽综群体;品种改良

期刊名称: 玉米科学

影响因子: 0.729

年卷期: 2013 年 21 卷 06 期

收录情况: 北大核心 ; CSCD

摘要: 以引自美国和选自美国血缘的自交系为基础材料,组建玉米辽综群体。采用S1表型选择法、S1家系密植鉴定选择法、配合力选择法对玉米辽综群体进行3轮改良,系统评价8个改良群体的育种潜势。结果表明,S1家系密植鉴定选择法改良群体效果显著,且方便、实用。以密植鉴定选择法改良的群体辽综C3-3穗行数增加明显、产量性状GCA水平较高、育种潜力较大。以其为基础群体,运用S1密植选择法结合新种质导入进行后续两轮改良。从不同轮次的改良群体中陆续选育出了6个优良玉米自交系,组配出6个相应的玉米杂交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,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22.5万hm2。

分类号: S513

  • 相关文献

[1]外来玉米群体选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. 叶雨盛,王晓琳,李月明,李哲,刘晶,刘志新,王延波 . 2012

[2]玉米群体结构对年际间气象因子变化的反应. 李海燕,史振声,李凤海,吴玉群,杨翠翠,王志斌,王宏伟,吕香玲,朱敏 . 2013

[3]玉米群体自动调节的研究进展. 刘晶,刘欣芳,常程 . 2013

[4]密度对耐密性不同玉米品种群体冠层结构的影响. 唐建华,张卫建,王延波,于吉琳,宋振伟,刘荣,王大为,刘颖,齐华 . 2013

[5]密度对玉米群体产量和产量性能的影响. 侯玉虹 . 2017

[6]高粱群体改良的研究. 卢庆善 . 1983

[7]气候生态因子对玉米群体产量性能指标的影响. 侯玉虹 . 2017

[8]轮回选择对玉米沈综(C_0、FC_2)群体的产量组成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研究. 姚占军,杨小平,赵延明 . 2001

[9]不同间作比例对鲜食毛豆与玉米群体光合生理效应及产量的影响. 涂晓杰,芦悦,宋书宏 . 2014

[10]国内几个主要玉米群体材料配合力分析及利用价值评价. 刘志新,姜敏,王金君,江丹 . 2005

[11]玉米辽热群体轮回改良效果评价及染色体区段遗传分析. 刘欣芳,姜敏,马骏,齐欣,张默,孟庆国,孙成韬,刘晓丽,于佳霖,贾钰莹,王延波 . 2022

[12]CIMMYT玉米群体材料在东北春玉米区利用价值评价. 刘志新,张喜华,江丹,高波 . 2005

[13]盐粳228群体特征及对氮的响应. 李鑫,苗立新,张战,赵一洲,毛艇 . 2012

[14]不同群体对科技查新认识不足的分析. 崔淑贤,金奎文 . 2005

[15]棉花群体结构与产量关系的研究. 顾恒琴,王国山,毕淑兰 . 1994

[16]14份CIMMYT玉米群体材料配合力分析及利用价值评价. 刘志新,姜敏,王金君,常程 . 2005

[17]玉米群体改良在创造新种质资源和选系中的效应与方法探讨. 陈庆华,邓尔超,王延波,张喜华,李哲,李景昕 . 1998

[18]粒用高粱超高产群体的产量构成分析. 柯福来,朱凯,石永顺,李志华,邹剑秋 . 2014

[19]行株距配置对水稻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. 董立强,高虹,李跃东,李睿,商文奇,姚继攀,马亮,隋国民 . 2021

[20]不同播量对机插水稻群体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. 王宇,隋鑫,李旭,吕小红,任海,付立东 . 2015

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