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西半干旱区垄膜沟种方式对春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
文献类型: 期刊文献
作者机构:
关键词: 半干旱区;春玉米;垄膜沟种;产量;水分利用效率
期刊名称: 中国农业科学
影响因子: 2.027
年卷期: 2014 年 47 卷 10 期
收录情况: 北大核心 ; CSCD
摘要: 【目的】春玉米是辽西地区的主要作物,其整个生育期需水量较多,但该区降水资源短缺且降水变率大,时空分布不均,有限降水难以满足春玉米高产稳产所需。垄膜沟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水,提高降水资源化程度,开展相关研究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该区有限的自然降水,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,促进玉米稳产高产。【方法】2007—2013年在辽宁朝阳地区进行玉米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试验,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、玉米产量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。试验设垄膜沟种(沟内不覆盖,T1)、垄膜沟覆秸秆(T2)、垄膜沟覆膜(T3)和传统种植(CK)4种处理,随机区组设计,3次重复。传统种植为垄沟种植,行距50 cm,垄膜沟种方式为沟垄相间排列,沟宽80 cm,垄宽40 cm,垄高15 cm,垄上覆膜为集雨区,沟为种植区,种植2行玉米。各处理种植密度为52 500株/hm2左右,种肥为磷酸二铵(375 kg·hm-2,N 18%,P2O5 46%),拔节初期追施尿素(375 kg·hm-2,N 46%)。【结果】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雨,2009年和2010年玉米出苗率分别提高13.0%和14.9%,出苗时间提前1—2 d。前期长时间无有效降雨的情况下,一场有效降雨过后,土壤贮水量增加幅度依次为T2>T1>CK>T3,T1和T2种植区水分入渗深度至少达到60 cm,而CK水分入渗深度只有40 cm,产流效率为61%,T1和T2蓄墒增加率分别为72%和88%。各处理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T2>T1>T3>CK,其值分别为140.93、135.27、127.85和118.98 mm,较对照分别增加18.45%、13.69%和7.46%。2007—2013年,T1—T3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24.31%—32.58%、9.95%—17.81%、32.12%—37.16%、16.58%—27.96%、2.50%—9.40%、10.85%—29.33%和4.14%—17.95%,T1、T2和T3较对照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14.52%、20.01%和23.44%。2007—2012年,T1—T3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增加24.66%—36.07%、14.12%—23.73%、38.34%—53.89%、29.07%—35.68%、1.20%—19.60%和9.02%—32.55%,T1、T2和T3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20.39%、27.94%和28.02%。在相对干旱年份,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幅度较大。【结论】通过连续7年进行旱作农田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试验,明晰了该技术模式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的集雨、蓄水和保墒效果,有效减轻春季干旱对春播保苗和幼苗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,丰富了辽西半干旱地区旱作集水农业的理论基础。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,可有效提高该区降水资源利用率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,使玉米稳产高产,从而促进该区旱作农业健康、可持续发展。该项研究对中国北方旱作集水农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分类号: S513
- 相关文献
[1]辽西易旱区集雨灌溉山地大棚技术. 贾天会,宋国献,李志,逯宏伟 . 2002
[2]辽西易旱区集雨灌溉山地大棚技术. 贾天会,宋国献,李志,逯宏伟 . 2003
[3]辽西易旱区坡面径流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研究. 贾天会,宋国献 . 2004
[4]旱快柳树干解析. 冯健,舒红,赵刚,陆爱君 . 2015
[5]辽西易旱区经济林地集流蓄水保肥技术研究. 李自刚,史书强,姜万润 . 2002
[6]辽西半干旱区果粮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影响. 蔡倩,孙占祥,郑家明,白伟,冯良山,白一光,姜涛 . 2015
[7]辽西半干旱区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关键技术. 任丽华,邹桂霞,李凤鸣 . 2012
[8]秸秆与氮肥配施对辽西旱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影响. 高金虎,孙占祥,冯良山,吴昌娟 . 2012
[9]辽西干旱区密植型玉米地膜覆盖密度试验研究初探. 陈振武,赵艳艳,刘继国,王岩,史磊,魏铁霞,于显 . 2009
[10]免耕农业在辽西风沙半干旱区的机遇与挑战. 董智,邓林军,董俊,侯志研 . 2016
[11]不同滴灌方式对辽西半干旱区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. 孙仕军,杨金鑫,万博,谷健,刘泳圻,赵旺,尹光华 . 2021
[12]辽西半干旱区水肥耦合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. 王聪翔,孙文涛,孙占祥,宫亮,隋世江 . 2008
[13]辽西风沙半干旱区玉米施用钾肥试验初报. 侯志研,吴硕,李开宇 . 2001
[14]辽西半干旱区玉米段秸半覆盖技术研究. 杨久廷,肖继兵,辛宗绪,张景会 . 2007
[15]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农业生态治理模式. 赵立仁,何跃,姜涛 . 2008
[16]辽西半干旱区玉米/大豆单间作田间耗水规律研究. 张莹,孙占祥,李爽,冯良山,杨宁 . 2010
[17]辽西半干旱区整秸半覆盖技术及增产效应研究. 刘素媛,舒乔生,邹桂霞,郑国相,李铁军 . 2000
[18]辽西风沙半干旱区苜蓿高产稳产栽培技术. 吕林有,赵立仁,赵艳 . 2012
[19]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坡耕地耕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. 刘洋,孙占祥,郑家明,肖继兵,杨宁,冯良山,白伟,李开宇,李颖 . 2016
[20]辽西半干旱区文冠果良种采穗圃营建技术. 蔡静 . 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