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斑螽斯生物学特性研究
文献类型: 期刊文献
作者机构:
关键词: 柞蚕;紫斑螽斯;生物学
期刊名称: 辽宁农业科学
影响因子: 0.152
年卷期: 1999 年 05 期
收录情况: CSCD
摘要: 为了探索紫斑螽斯最佳的防治方法,于1994 ~1998 年对紫斑螽斯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研究。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紫斑螽斯在辽宁年发生一代,以卵在土中2cm 左右深度越冬,在国内首次弄清其平均产卵量为41 粒,卵的历期为306 .7d ,过冷却点为29 .6d ,结冰点为14 .1 ℃。若虫的孵化率为63 .4 % ,若虫共分5龄,各龄历期分别为5 .36 、6 .18 、8 .01 、10 .19d 和12 .15d ,全龄历期平均为41 .52d 。成虫历期为59 .7d
分类号: Q969.26
- 相关文献
[1]紫斑螽斯越冬卵过冷却现象研究. 宋策,朴美兰 . 2005
[2]LG和LDH对紫斑螽斯药效试验. 赫英姿 . 2002
[3]不同生物农药对大葱紫斑病的防治效果. 王辉,于舒怡,刘丽,李柏宏,刘长远 . 2021
[4]柞蚕害虫螽斯防治新药剂研究. 宋策,董绪国 . 2006
[5]防治蚕场害虫螽斯饵剂的防腐试验. 黄均伟,李世龙,陈有嗣,刘洪丽,牛雄雷 . 2013
[6]柞蚕害虫紫斑螽蟖的生活史及生态观察. 曲天文,戚奎恩,张希功,张其苏 . 1988
[7]柞蚕害虫螽斯防控颗粒饵剂中的赋形剂筛选. 王立石,牛雄雷,张惠淳,杨金琛,刘洪丽,陈有嗣,季明刚,倪振田 . 2014
[8]柞蚕害虫螽斯的防治药剂筛选和颗粒饵剂的防效试验. 杨金琛,牛雄雷,张惠淳,倪振田,王立石,刘洪丽,郎庆龙,陈有嗣 . 2014
[9]“杀螽丹一号”毒饵药杀蚕场螽斯. 张希功 . 1984
[10]柞蚕场螽斯防治饵剂的生态风险评估试验. 倪振田,牛雄雷,杨金琛,黄均伟,王立石 . 2015
[11]害蚕螽斯防治饵剂中毒死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. 张惠淳,黄均伟,牛雄雷,倪振田 . 2015
[12]不同固岸生物桩存活率和生物量对比分析. 李纯乾,高树旺 . 2014
[13]秸秆生物降解技术不同使用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. 于淼 . 2017
[14]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. 孟双,徐冲,陈丽媛,陈杰 . 2011
[15]入世后更要警惕生物入侵. 朱琳,朱瑞 . 2003
[16]生物技术在蔬菜育种中的应用. 陈梦非 . 2014
[17]生物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. 彭元怀,庄国雄,石勇,高树成 . 2008
[18]生物肥料在辽宁省的应用. 宋玉清,马麟祥 . 1994
[19]生物技术在柞蚕上的应用研究. 李文利,李亚洁 . 1996
[20]生物技术在牧草育种上的应用. 戴军,郑家明,张鹏 . 2004